2008年9月29日 星期一

讀萬里橋之<<孤獨>>有感

語說"大學大不孝,小學小不孝,不學最友孝",覺得還有幾分道理:老大會讀書,父母總覺得顏面有光,最好送出國留學深造,那合不攏的嘴連睡覺都在笑,走路都有風.

學成之後老大在國外定居;老二資質平庸,只在本地就學,畢業後留在老家耕田種地擔蔥賣菜.

父母年老之時,伺候湯藥噓寒問暖的只有老二,海外遊子的老大偶爾回家探視就匆忙走了.

最寶貴的親情孝道竟只在平庸的人身上看到,不需要什麼高深的學問,只要身體力行就可以了,或者老大想回來陪侍,但是時空距離的阻隔就是有困難,這遺憾怎麼填補?

沒時間回家嗎?快打個電話回家吧.

2008年9月22日 星期一

盤石秋祭

今年秋分是今天9月22日,表示秋天剛好過半,也是日夜各12小時,正好在中秋之後.
公司每年秋分都要派人到奇萊廟去祭拜山神與相關的神祇,今年因道路崩塌改在盤石保線所遙祭,禮數不變意義相同,應該是有拜有保庇,有吃有行氣(台語),
保線工作真是辛苦,當參加過一些線路同仁活動之後,發覺登山都已經氣喘噓噓,還要爬上四五十公尺的鐵塔工作,想到就累,有人說車可以開到,我想請你去東西線看看,望山跑死馬,當遇到氣候惡劣山壁坍方,那對岸山頂雲霧中的鐵塔誰去啊?還不是那自嘲"保線牛"的兄弟們去.
在茫茫大海中,一望無際與大浪搏鬥時,人是渺小的.在崇山峻嶺,雲霧深鎖的高山裏,人一樣是無助的,於是求助於媽祖伯公,在不可知的世界需要祂的指引與安慰,人的盡頭就是神的開頭,因為'魑魅搏人應見慣,總輸他覆雨番雲手",需要借助祂們在人間的魂魄與靈界天神爭戰,保護鄉民.
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心誠則靈,工作安全:要人(自助)也要神(神助).

2008年9月21日 星期日

無欲則剛

從過去到現在都在努力工作(公務員沒法拼命賺錢),然後又盡量消費,甚至連休閒活動也像趕時髦似的急著去做.匆忙的腳步感覺上從來沒有停下來過,這樣的生活逐漸麻木,生命好像沒什麼感覺似的,我發覺逐漸失去真正的快樂.上班後一下子就到中午,一下子就要下班了,回頭看好像沒做到什麼事似的,一下子就是週五下班週休二日,不是嗎?年剛過一下子已過中秋了.
就像梭羅說"我們花了大半輩子釣魚,結果發現我們要的根本不是魚".
一直往前看,卻忽略了腳邊眼前的好花美景.記得以前老師說過人生有兩下,就是"學會放下"以及"把握當下",言者諄諄聽者渺渺.
我發覺我是慾望太多,喜歡爬山,喜歡照相,喜歡騎腳踏車,喜歡工藝,n+1個喜歡,我學不成放下,而匆匆的腳步又讓我無法把握當下.
生活是越簡單越好,思想是越單純越好,孔夫子說"無慾則剛",泰戈爾說"一個人擁有什麼,他的限制就在那裡"也就是弱點就在那裡,戒之慎之, 我們努力經營收集古董,名畫,金銀財寶時,那牢固的鐵窗鐵門以及紅外線監視器不就是同時自己築起來的牢籠嗎?我們出遊時的牽掛嗎?
佛要求子弟沒有貪嗔癡,可以一襲袈裟托缽雲遊,沒有七情六慾,才能修得正果,成就不壞金剛. 我佛慈悲,原諒我們世俗的人,要變成金剛真難,只要慾望少一點就好.


2008年9月13日 星期六

辛樂克的中秋

中秋遇到下雨甚至颱風已不是什麼希奇的事,一片煙雨濛濛,雖然少了像檸檬般的月,換成窗外淅瀝瀝的雨 , 雖然少了戶外的賞月烤肉,卻不減中秋夜的感覺,就像每次過年,喜歡的是那種感覺,那種氣氛,實質已不那麼重要了.
氣象局把颱風說得那麼嚴重,從電視中看起來在北部或許是那麼嚴重,不論中外的新聞記者先生小姐們,穿著雨衣手拿麥克風在傾盆大雨下,抵抗著強風的姿勢,讓我們感受到風狂雨驟的臨場感,真覺得不捨到有這麼必要嗎?

本來在鳳林所轄各變電所已做好防颱措施,早上我還到各所去巡了一遍,如臨大敵心想成效如何就等這次考驗了,處長特地打電話來關心,要注意警戒,誰知竟然就這樣輕輕的風細細的雨,就打發了辛樂克先生.

辛先生雖然行進速度緩慢,還一度出現原地打轉滯留的情況,好不容易終於從宜蘭登陸,卻將林田山與王武塔山下的萬里溪注入了豐沛水量,聽那混濁河水夾雜滾動的石頭嘩啦啦的聲音,往箭瑛大橋奔流而去,氣勢還真攝人.
北台灣風雨交加,台東受到地形影響從中午過後出現三十七點八度的焚風,持續時間長達十八個小時,創下台東氣象史的首次紀錄。
現在殺的是柚子,碩大可藏紙條的廣式月餅已逐漸換成小巧的蛋黃酥.時代變了,老爸告訴我:端午下雨為的是有水可以划龍船找屈原,中秋下雨是為了可以磨刀殺韃子,(但他沒說中秋刮颱風要做什麼,只好自己看著辦了).以前古老的典故與傳說,在煙雨濛濛的秋颱中逐漸模糊與淡忘........

2008年9月12日 星期五

讓我們看雲去


晨是美好的,我發覺尤其是鳳林.
一邊是雄偉的台灣屋脊---中央山脈,一邊是秀氣的海岸山脈,原來竟是兩個世界:菲律賓海板塊歐亞大陸板塊,我們何其有幸,就住在她們中間......的斷層上,花東縱谷是山的秀場,阿美族世代在這裡跳舞歌唱,春夏秋冬四季為耕種忙的流奶與蜜之地,是神所應許之地,難怪"理想大地"叫做 "Promised Land".
兩山脈之間相隔約5至6公里,有一天下班看看天氣尚早,沿著萬里溪旁的堤防慢跑,只看著海岸山脈越來越近,感覺越來越激動,啊!竟然可以跑到對方去,若山叫不來,我就向山過去.
每天起床一定要到陽台去看看山,聽聽潺潺的萬里溪水,迎面吹來的是徐徐的涼風,夾雜著淡淡的檳榔花香(剛開始以為是誰噴了芳香劑).
不知從何時開始,幾乎每天清晨海岸山脈下就瀰漫著一層輻射霧,像一床大棉被,蓋在光復鄉上面,底下的人們幸福的睡著,隨著太陽逐漸升起,人們會踢被子,霧就開始隨著氣流擾動,我的想像也跟著飛揚.
霧,有好幾種,例如輻射霧,平流霧,蒸發霧,升坡霧,鋒面霧等.各有其形成的條件與位置.基本上定義是:貼地空氣層中水平能見距離小於1000公尺的稱為霧,也可視為達到地面的雲.
若以能見距離區分,又分為輕霧(靄,>1000m),中霧(500~1000m),大霧(200~500m),濃霧(50~200m),重霧(<50m).
鳳林是看雲的好地方,尤其是坐在蘆花的長堤上,蒼狗白雲變幻莫測,在轉瞬間變換形狀,可以從清晨看到夕陽西下月出東山.

2008年9月10日 星期三

一通百通

今天看到星雲大師的一篇文章 ,標題就是一個字: <>
他說:
一.水管水溝通了,環境才會清潔.
二.腸胃血管通了,身體才會健康.
三.道路橋樑通了,兩地才能往來.
四.交通管道通了,意見才能溝通.
五.紋理脈絡通了,下筆才能成文.
六.思想理路通了,做人才會明理.
這麼平凡的道理,隱藏在日常生活之中,天天與我們息息相關,還要大師來提醒我們.
唉!平凡人哪,汲汲營營為生活奔波,工作專業分析起來道理頭頭是道,在世俗中思路就是不及大師透徹,他們生活看似悠悠閒閒,卻觀察入微,有偉大的思想.就像牛頓因一個蘋果悟出萬有引力,換作我,搞不好撿起來吃,甚至多打幾個下來拿去賣來賺錢.像德雷莎修女僅僅實踐了一句話,就造福了千萬人,影響了全世界.像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不就是生活中我們常常掛在嘴邊的話嗎?
人間世,一個馬桶不通就會讓我們感覺非常不便,何況思路不通理路不明,怎能立身處世,我覺得生活中應該要保留一些時間給自己,沉澱一下自己的思路,反觀自己匆忙的生活為的是什麼?忙的是什麼?人的一生還有什麼可以做的?為他人,為社會.
時間過的真快,記得才剛過年,時序已到中秋了?小時後看爸爸媽媽的樣子,現在自己也是這個年齡了,要趕快把思路搞通,加油!

2008年9月3日 星期三

一雨即秋

依據氣象局資料第一波鋒面抵達台灣,現在的氣象局因科技的進步準確度相對提高,數年前我在台東聽老外說對氣象報導的準確度不屑一談,聽得我感覺難過,雖然我對目前準確度尚有信心,惟仍有"人"還需要參考美軍或日本的氣象資料,可能是為慎重起見進行交叉比對吧.
這二天出差台北,連著下雨,氣溫連降好幾度,路上行人奔跑躲雨,秋意頗濃,正好邱毅爆料得厲害,看得一把火,從沒有的無明火燒得頭皮發熱,離開電視,我可以體會想砸電視的人當時的心情,想砸又不能砸的煎熬.
未來的天氣溫度將起起伏伏,人就像煉鋼焠火一樣,在室內室外不斷穿梭進出,溫差太大八成又會頭痛,不過我已想好對策,待實驗確認.
春雨頗有詩意,夏雨感覺涼爽,秋雨令人憂鬱,冬雨就使人瑟縮,可能連續多日灰暗的天氣與不便降低了人的活動力,好像回到遠古動物的本能,即將冬眠深藏的焦慮與文明人類衝擊的矛盾逐漸在生理與心理之間角力,直到驚蟄.
風夜練劍,月夜練拳,雨夜練心,我獨自一人守著這一棟建築,正好練膽.